"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资产利润率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不应低于0.6%。
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测算预测期间的资产利润率,预测期间的资产利润率应符合历史走势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中的分子净利润考虑了中间业务收入,而分母资产平均余额并未考虑中间业务所对应的表外资产,所以对于中间业务快速扩张的商业银行,该指标可能会有一定提升。
(十一)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资本利润率衡量商业银行给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
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不应低于11%。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测算预测期间的资本利润率,预测期间的资本利润率应符合历史走势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若发生了股权融资等一次性事件,短期内所有者权益金额快速上升,可能造成资本利润率下降的表象。评估机构应分析商业银行利用新融得资本金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判断融资后的资本利润率走势。
三、评估中应关注的问题
流动性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支付存款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说,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一些较高风险资产,可以提升其利润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脱离风险控制的高收益并不足以支持商业银行的价值提升。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风险,甚至因为挤兑问题而出现破产。以收益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评估对象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偏低的,评估机构可以在预测时调整其资产配置,合理增持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使其在过渡期内达到流动性监管要求。此外,还可以考虑对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采取较高折现率,以反映其在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对于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报告中披露相关风险。
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其中,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衡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商业银行每发生一笔不良贷款,就会侵蚀掉几十倍的贷款额度所带来的收益,对其利润影响极大。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衡量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覆盖程度。拨备计提幅度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影响较大,计提幅度较大的商业银行,将会在利润表中形成较高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净利润表现。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重点关注其拨备计提幅度是否与贷款质量相匹配,一般来说,贷款质量越低,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程度应越高。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形成约束,避免商业银行的发展脱离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关注其资本充足率是否符合监管需求,并合理采取发行资本工具及降低分红水平等方式对资本金形成长期有效的补充机制。对于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报告中披露相关风险。
盈利能力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其中,成本收入比是商业银行单位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体现其成本控制能力;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主要衡量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能力。合理预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合理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入受到利率政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其他投资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举例来说,在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的吸储成本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从而影响其收益水平。中间业务收入不占用资本金,且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利于其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间业务,所以近年来中间业务越发受到商业银行重视,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提升。鉴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水平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可以预期中间业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会继续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资产评估师应将该趋势合理体现在假设数据之中。
评估机构还应注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风险监管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是相互关联的,某项经营行为的变动,可能会同时影响多项指标。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提升了高风险贷款所占比例,这项经营行为会直接导致贷款质量下降,进一步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不良贷款率上升及资本充足率下降等。以收益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将某因素变动造成的影响具体落实到各项相关财务假设数据中,从而体现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价值之中。
第三章 证券公司
一、监管机构
证券公司开展各项经营业务,主要受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及证券交易所监管。
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一)监管分类
中国证监会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合规状况,对证券公司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划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其中,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主要通过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动态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等6类指标进行评价。
(二)分类结果使用
处于不同分类的证券公司,适用不同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
1.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
2.将分类结果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3.将分类结果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4.规定不同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具体比例。
根据上述规定,评级较高的公司,由于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较好,所适用的风险监管要求更低,面临的业务发展机会更广。
三、监管指标
对证券公司进行评估,需要关注的金融监管指标主要包括净资本相关指标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净资本相关监管指标主要包括净资本/各项风险资本准备、净资本/净资产、净资本/负债、净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
(一)净资本
净资本=净资产-金融资产的风险调整合计-衍生金融资产的风险调整合计-其他资产项目的风险调整合计-或有负债的风险调整合计-/+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
证券公司的净资本是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等项目和有关业务进行风险调整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控制指标,是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核心。净资本的具体调整项及扣减比例可参见《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证〔2012〕37号)。"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资产利润率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不应低于0.6%。
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测算预测期间的资产利润率,预测期间的资产利润率应符合历史走势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中的分子净利润考虑了中间业务收入,而分母资产平均余额并未考虑中间业务所对应的表外资产,所以对于中间业务快速扩张的商业银行,该指标可能会有一定提升。
(十一)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资本利润率衡量商业银行给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
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不应低于11%。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测算预测期间的资本利润率,预测期间的资本利润率应符合历史走势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若发生了股权融资等一次性事件,短期内所有者权益金额快速上升,可能造成资本利润率下降的表象。评估机构应分析商业银行利用新融得资本金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判断融资后的资本利润率走势。
三、评估中应关注的问题
流动性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支付存款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说,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一些较高风险资产,可以提升其利润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脱离风险控制的高收益并不足以支持商业银行的价值提升。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风险,甚至因为挤兑问题而出现破产。以收益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评估对象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偏低的,评估机构可以在预测时调整其资产配置,合理增持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使其在过渡期内达到流动性监管要求。此外,还可以考虑对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采取较高折现率,以反映其在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对于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报告中披露相关风险。
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其中,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衡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商业银行每发生一笔不良贷款,就会侵蚀掉几十倍的贷款额度所带来的收益,对其利润影响极大。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衡量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覆盖程度。拨备计提幅度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影响较大,计提幅度较大的商业银行,将会在利润表中形成较高的资产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净利润表现。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重点关注其拨备计提幅度是否与贷款质量相匹配,一般来说,贷款质量越低,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程度应越高。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形成约束,避免商业银行的发展脱离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关注其资本充足率是否符合监管需求,并合理采取发行资本工具及降低分红水平等方式对资本金形成长期有效的补充机制。对于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评估机构应在评估报告中披露相关风险。
盈利能力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其中,成本收入比是商业银行单位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体现其成本控制能力;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主要衡量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能力。合理预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合理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入受到利率政策、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其他投资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举例来说,在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的吸储成本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从而影响其收益水平。中间业务收入不占用资本金,且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利于其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间业务,所以近年来中间业务越发受到商业银行重视,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提升。鉴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水平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可以预期中间业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会继续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资产评估师应将该趋势合理体现在假设数据之中。
评估机构还应注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风险监管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是相互关联的,某项经营行为的变动,可能会同时影响多项指标。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提升了高风险贷款所占比例,这项经营行为会直接导致贷款质量下降,进一步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不良贷款率上升及资本充足率下降等。以收益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应将某因素变动造成的影响具体落实到各项相关财务假设数据中,从而体现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价值之中。
第三章 证券公司
一、监管机构
证券公司开展各项经营业务,主要受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及证券交易所监管。
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一)监管分类
中国证监会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合规状况,对证券公司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的高低将证券公司划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其中,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主要通过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动态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等6类指标进行评价。
(二)分类结果使用
处于不同分类的证券公司,适用不同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
1.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
2.将分类结果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3.将分类结果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4.规定不同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具体比例。
根据上述规定,评级较高的公司,由于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较好,所适用的风险监管要求更低,面临的业务发展机会更广。
三、监管指标
对证券公司进行评估,需要关注的金融监管指标主要包括净资本相关指标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净资本相关监管指标主要包括净资本/各项风险资本准备、净资本/净资产、净资本/负债、净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
(一)净资本
净资本=净资产-金融资产的风险调整合计-衍生金融资产的风险调整合计-其他资产项目的风险调整合计-或有负债的风险调整合计-/+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其他调整项目
证券公司的净资本是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等项目和有关业务进行风险调整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控制指标,是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核心。净资本的具体调整项及扣减比例可参见《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证〔2012〕37号)。"
本文由会计考试网(www.kjks.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导读
热门资讯
推荐阅读